金沙9001w以诚为本杨庆利教授团队发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黄曲霉毒素AFB1的有效协同检测和吸附平台

    2024-04-12 11:15:16 来源:金沙9001w以诚为本          浏览数:0

  金沙9001w以诚为本杨庆利教授团队在国际TOP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IF:15.1)发表了题目为“Smartphone-integrated ratiometric sensing platform based on dual-emitting electrospun MOF@[Ru(byp)3]2+ nanofibers for effective detection and adsorption of aflatoxin B1”(基于双发射MOF@[Ru(byp)3]2+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的智能手机集成比率传感平台有效检测和吸附AFB1)的研究论文。

  

  一、研究亮点

  1发红光的[Ru(bpy)3]2+作为理想的参考信号,克服了干扰。

  2该传感器由MOF@Ru和PAN聚合物组合而成。

  3 MOF@Ru静电纺丝膜采用比率荧光传感器检测AFB1。

  4对AFB1的检测限低至3.05 ppb。

  5静电纺丝膜能同时检测和吸附花生样品中的AFB1。

  二、研究背景

  食品安全是一个重大的全球性问题,在中国这样人口稠密的国家尤为重要。全球每年约有25%的粮食作物受到真菌毒素污染,导致每年损失10亿吨粮食,影响了我们的粮食供应。AFB1是最普遍和最有害的真菌毒素,具有严重的致畸性、致癌性和致突变性。因此,需要开发一种灵敏、高效、便携的AFB1残留在线检测和吸附平台,以保障食品安全,保障公众健康。然而,在没有抗体或适配体等生物分子参与的情况下实现这一目标是个挑战,迫切需要一种绿色简便且能同时检测和吸附AFB1的方法。

  三、研究结果

  本文选择金属有机骨架(MOF)的蓝色荧光作为荧光响应信号,以[Ru(bpy)3]2+的红色荧光作为参考信号。首次构建了双模式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比率荧光探针(MOF@[Ru(bpy)3]2+/PAN NFs),用于对AFB1同时检测和消除。通过电子转移,AFB1暴露导致明显的从红色到蓝色的颜色变化。探针对AFB1的检测线性范围为0.0 ~ 40.0 μM,检测限为3.05 ppb。基于AFB1静电纺丝膜的荧光色变化,开发了智能手机集成的传感平台,检测限为5.51 ppb。MOF@Ru/PAN NFs作为一种低成本多功能吸附剂,在30 min内对实际花生样品中AFB1的去除率达到60%,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潜力,实现了AFB1的协同检测和去除。因此,基于智能手机的平台为现场快速视觉定量检测和去除毒素开辟了新途径,新型MOF接枝的静电纺丝膜作为吸附剂的应用为基于荧光分析的便携式食品安全监测设备的开发提供了新的见解,这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四、作者介绍

  我校杨庆利教授、马永超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我校硕士研究生孙瑞清为第一作者。

  五、文章链接

  DOI: 10.1016/j.cej.2024.150943

  

  

Baidu
sogou